“你別不信,你看,這不是辦出來了嗎?”6月30日,泉州市豐澤區泉秀街法秀大廈的鄭安平將剛辦出來的全小區首張不動產權證,亮給將信將疑的鄰居們看時,全小區42戶業主們終于相信,期盼了18年的安置房不動產權證真真切切能辦了。
今年以來,聚焦不動產“登記難”這一民生痛點,結合省委巡視反饋問題整改工作,泉州市紀委監委牽頭,市資規局、市住建局、市稅務局等部門協同發力,主動擔當、深入一線,全力推動解決這一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目前,泉州中心市區11個交房超過5年的安置房項目已全部辦理房地產權總證,4570戶安置戶得以正常辦理分戶,已依申請辦理了1366套,提前2個月完成巡視反饋問題整改任務,圓了居民們的“辦證夢”。
隨著不動產權歷史遺留問題得到破解,市民群眾多年盼望成現實,開心地到市不動產登記中心順利申領不動產權證書。(劉少杰 攝)
急難愁盼 安置戶渴望權證紅本
“等了18年,當它真正辦出來時,我還有點不敢相信!”鄭安平把“紅本本”翻來覆去看了很多遍,拍了照片,發給親友鄰居,歡喜的樣子“有點像當年兒子剛出生一樣”。
鄭安平回憶說:“2006年交房,2007年裝修入住?!卑崛胄戮雍?,看著居住環境的改善提升,他很滿意。但唯獨沒想到,不動產權證卻一直辦不下來。
多年來,鄭安平和小區業主們多次反映安置房產權證辦理事宜,但因項目原始建設手續缺失,用地、規劃、竣工手續不完善等問題,有關部門也是一籌莫展,有心無力?!白×丝?0年,房子沒有產權證,落戶、過戶、孩子上學全受到影響……”業主們的一聲嘆息,包含著無數的心酸與無奈。
泉州市紀委監委駐市資規局紀檢監察組干部現場督導豐澤區寶秀小區二期安置房辦證進展等情況(張九強 攝)
在泉州中心市區,還有多個安置小區的業主也面臨著共同的困擾:于2019年建成的高山安置小區,因規劃核實缺失、竣工備案“卡殼”,1630戶居民無法辦理不動產權證;于2003年建成的豐澤區坪山華園小區,因開發商欠繳土地出讓金,不動產權證辦理陷入“死結”……
為何安置房辦證這么難?泉州市資規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長期以來泉州中心市區安置房多頭建設、多頭管理,部分項目建設時間較為久遠,存在原始建設手續缺失、項目建設主體缺失、用地手續不完善、未通過竣工驗收備案、欠繳土地出讓金等問題,成為安置房辦證的“攔路虎”。
為破解這一問題,多年來,泉州市一直在積極探索、主動作為,先后出臺《開展泉州“XIN”行動推進中心市區安置房登記發證工作實施方案》《關于中心市區不動產登記若干歷史遺留問題的處理意見》等文件,為切實化解中心市區安置房辦證等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提供政策依據,推動辦理了數萬套安置房產權證。
但仍有部分安置房存在的問題超出上述政策解決范圍,成為安置房辦證中難啃的“硬骨頭”。
督促整改 抓住政策機遇攻堅“硬骨頭”
轉機終于出現。2021年,自然資源部印發《關于加快解決不動產登記若干歷史遺留問題的通知》,明確提出“證繳分離”辦理、采用劃撥或協議出讓方式補辦用地手續等政策,為包括安置房在內的全國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解決提供政策依據。
依據這一政策,泉州市資規局與相關部門加強協調、研究,進一步明確辦理程序,推動解決一部分安置房項目“辦證難”問題,但仍有法秀大廈等11個超5年未辦證的安置房項目未得到解決。
小小一本“證”,承載大民生。今年以來,泉州市紀委監委把整治不動產“登記難”問題列入民生實事整治重點,牽頭監督落實巡視反饋問題整改任務。一場解決安置房產權登記歷史遺留問題的攻堅行動展開了。
南安市紀委監委駐市自然資源局紀檢監察組干部在不動產登記服務窗口了解服務態度、辦理流程、廉潔辦證等有關情況。(黃文彪 攝)
市紀委監委深入調研了解“辦證難”問題背后是否存在責任和作風問題,緊盯整改過程中職責不清、落實不力、協調不暢等問題,堅持問題導向、靶向發力,制定整改方案,推動相關職能部門成立工作專班,逐個項目分析研判堵點難點,明確工作任務、具體措施和完成時間表:市資規局全面梳理市本級安置房項目產權登記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市住建局梳理各個安置項目工程驗收、消防驗收等各方面堵點,梳理竣工備案所需材料;市稅務局根據完善后的證明材料推進項目登記和發票開具工作……
整改過程中,市紀委監委第三紀檢監察室深化“室組聯動”機制,運用“每周會商、半月研判、月度收賬”方式,與市資規局、市住建局、市稅務局及派駐紀檢監察機構、區紀委等單位專題會商12次,掛圖作戰、研究對策,跟蹤督促整改進展。
安居夢圓 沉甸甸責任換來暖融融幸福
市紀委監委牽頭,各職能部門主動協作、加強聯動,分類施策、擔當作為。從立項、用地、規劃、竣工備案、稅收等各環節精準破解堵點難點——
用地手續不完善的,督促建設單位完善用地手續,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同步容缺預審包括規劃、竣工備案等在內的所有必要文件,大大減少辦證時間;
竣工備案手續不完善的,開展專題調度,資規、住建、國動辦等相關職能部門梳理竣工備案手續所需材料,指導建設單位補辦相關材料;
欠繳土地出讓金的,依照自然資源部文件精神,采取“證繳分離”模式,在按司法程序追繳土地出讓金的同時先行辦理不動產登記;
安置房項目建設主體缺失的,區級項目由區政府指定主體、市級項目由現產權單位作為主體,負責做好相關項目竣工驗收、檔案歸集及不動產首次登記申請等工作;
工程檔案缺漏的,市城建檔案館提前介入指導檔案整理,現場調度、梳理解決缺漏問題,以“各案特辦、個案專辦”原則專人對接指導檔案移交工作;
人防工程建設不到位的,市、區兩級國動辦開通“綠色通道”,壓縮審批周期,提前介入指導人防行政處罰工作,推動人防易地建設費核算繳交;
安置項目登記材料不齊的,市、區兩級稅務局建立快速響應機制,主動對接、完善解決方案。區稅務部門靠前服務,成立工作專班,探索“聯動+創新、分類+容缺”的工作模式,輔導建設方完善項目登記材料。同時優化審批環節、壓縮辦理時限,在最短的時間內理清安置臺賬,解決開票繳稅堵點,為辦證工作按下“快進鍵”。
在各方合力下,一個個安置項目的不動產“登記難”問題迎刃而解。鯉城區高山安置小區、豐澤區坪山華園小區、寶秀二期小區……目前,11個超5年未辦證的安置房項目均已辦結首次登記,4570戶安置戶圓滿的“安居夢”正在照進現實——安置小區里,工作人員上門輔導業主整理辦證材料;不動產登記中心開通“綠色通道”,期盼多年的“紅本本”不到20分鐘即辦出,群眾喜不自禁、奔走相告;經辦單位部門歷時3個多月攻堅,提前2個月完成整改,把沉甸甸的責任變成群眾暖融融的幸福,心中亦是波瀾起伏。
在解決“當下改”的同時,市資規局等部門還立足“長久立”,及時總結整改經驗,草擬形成《關于進一步化解泉州中心市區安置房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的意見》初稿,待正式出臺并實施后,將為破解“有房無證”困局提供新路徑,以實實在在的成效推動解民憂、暖民心。
記者:黃耿煌
通訊員:黃延彬、尤姝婷、陳佳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