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強調,推動數字技術深度融入紀檢監察各項業務,促進全要素覆蓋、全流程貫通、全領域標準、全系統共享。紀檢監察機關要不斷創新理念思路、方式方法,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深化數據資源開發利用,以數字技術賦能智慧監督,為新征程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科技動力。
加強數據基礎建設,打造“集成化”監督平臺。適應大數據新時代形勢要求,有效整合國資監管、惠民補貼監管、采購監管、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小微權力”監督等各類信息資源,匯集事前流程、事中運行、事后結果三類信息,推進建立集公開公示、信息查詢、數據預警、比對分析等功能為一體,全要素覆蓋、全流程貫通、全領域標準、全系統共享的“互聯網+智慧監督”平臺。打破信息孤島和數據壁壘,加強監督信息的及時收集甄別、精準分析研判和資源共享運用,織密織牢各類監督上下貫通、縱向銜接、深度融合、集成高效的數字監督網絡,以海量信息形成“數字大腦”,通過數據智能分析,讓隱形變異、翻新升級的腐敗手段無處遁形,有效破解監督覆蓋不全、監督手段有限、監督力量不足等瓶頸問題。
聚焦數據靶向定位,提升“智能化”監督質效。貫通監督和治理,充分發揮“智慧監督”平臺的信息數據庫、廉情監督崗、責任紀實簿、預警提示器、電子廉政檔等數字化監督作用,構建以問題為導向的閉環業務管理流程,對廉政風險進行動態監督和實時預警。全面篩查各級各部門上傳至“智慧監督”平臺的數據,對是否存在廉潔風險進行智能評估,重點甄別研判履行監管職責不力、體制機制不健全、主觀故意違規違紀三類問題,聯合責任單位將監督關口前移,在深入核實基礎上分類施策、及時處置,確保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早防范,不斷提高監督精準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深化數據結果運用,放大“立體化”監督效果。發揮數字監督成果全程可視可追溯的優勢,按照“數據開路、分析搭橋、案例建模、監督先行”的思路,準確把握“懲、治、防”辯證統一關系,以系統觀念數字化一體推進“三不腐”,有效形成一體化治理格局。加強“智慧監督”平臺數據結果運用,分別從預警類、查實類案例數據中梳理出常見問題類型和問題易發多發領域,建立常見問題數據算法模型,通過數據智能匹配、批量比對,套用算法模型篩選出疑似問題清單,提前介入、抓早抓小,靶向防范糾治反復出現的普遍性、突出性、系統性問題。加強規律總結和趨勢分析,推進大數據監督成果轉化為政治生態評價指標,助力政治生態分析研判,發揮數字技術在監督中的強有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