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3月13日發現第一例,3月25日全域被列入封控區,3月26日發現最后一例,3月27日提前實現社會面清零,4月15日全域轉為防范區。
——這組數據,是本輪疫情中,晉江市池店鎮的抗疫經歷。
從部分封控、全域封控再到降檔解封、全域低風險,這一路,親歷方知不易。除了池店鎮的干部群眾,這個特殊時期,一群無畏的“逆行者”,有著不亞于他們的感觸。
3月23日,在池店疫情最嚴峻的時刻,在泉州市委的統一指揮調派下,市委巡察機構、政府辦、住建局、資源規劃局、海洋局、生態環境局、文旅局、計生協會、交發集團等9個單位,先后派出3批次185名干部馳援池店。
25個晝夜,泉州市委派駐晉江市池店鎮疫情防控工作隊以高度的戰斗力、凝聚力、執行力,把好關口、筑牢防線、積極作為,與當地干部群眾風雨同舟、并肩戰斗,終于守住了陣地,贏得了勝利。
池店鎮解封的第二天,圓滿完成任務的工作隊返程,但他們留給池店的寶貴財富卻“帶不走”——一支經過淬煉的疫情防控隊伍、一聲聲干部群眾的好口碑,還有諸多可堪借鑒的工作方法、解題思路。
組織引領
凝聚“一股繩”合力
池店鎮東山村、清蒙村、浯潭村、赤塘村、霞福村……全鎮近一半的村,均發現病例。這是泉州市委派駐晉江市池店鎮疫情防控工作隊抵達時,池店面臨的嚴峻形勢。
與泉州市區隔江相望的池店鎮,是本輪疫情晉江市最早發現陽性病例的鄉鎮。該鎮下轄25個行政村(社區),人口密度大,常住人口約27萬人,工業企業多,外來人口多,城中村多,社情民意復雜,疫情防控面臨著巨大壓力。
急難方顯勇毅,3月23日上午,市委巡察機構下沉一線抗疫工作隊臨時黨支部聞令而動,火速集結10人小分隊,和市政府辦、住建局、計生協會等部門40名抽調干部一道,在泉州市委派駐晉江市池店鎮疫情防控工作隊領隊、泉州市委巡察辦主任黃克松的帶領下,奔赴池店鎮。
泉州市委派駐晉江市池店鎮疫情防控工作隊領隊、泉州市委巡察辦主任黃克松在池店鎮政府了解池店鎮疫情防控基本情況(洪榕山攝)
工作隊員來自9個不同的單位,如何將多股力量擰成一股繩、激發最大合力?這是到位后,擺在領隊黃克松面前的第一個問題。為了有效凝聚各個部門的合力,工作隊迅速構建快速反應組織體系,以單位為建制,成立8個臨時黨支部,同時成立了市直部門首個疫情防控臨時團支部,凝聚起疫情防控的“紅色力量”,為打贏防控攻堅戰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除了注重黨建引領,工作隊還創造性采取多項措施,引導各單位協同大作戰、發揮出最大合力。建立每天線上會、每兩天線下會商會工作制度,實時梳理當前工作情況,協調解決存在困難問題,明晰下階段工作重點,并定期編發《泉州市委派駐晉江市池店鎮疫情防控隊工作動態》,做到信息共享、經驗互鑒,確保8個工作組協同協作。工作動態中,除了“工作要點”“抗疫動態”版塊,還設置了“疫線故事”欄目,積極挖掘、采編一線抗疫人員的典型事例、特色做法,在總結經驗的同時,營造“比學趕超”良好氛圍。
工作隊定期線下會商,實時梳理當前工作情況(洪榕山 攝)
“我們來了就是普通的下沉干部,堅決服從命令、聽從指揮,你們不要有顧慮,大膽安排。”到位后,黃克松主動跟晉江市及池店鎮村疫情防控指揮部負責人“交底”。同時,在工作隊內部強調紀律、統一思想:“我們要擺正身份,有好的思路、好的工作建議可以提,但不要越位、不瞎指揮。”
工作隊按照“隊組+扁平”的工作模式,下沉到村(社區),迅速與晉江市、池店鎮、各個社區(村)的防控人員密切融合、同向發力。他們積極發揮市直下派干部專業優勢、資源優勢,全力協助鎮村干部開展區域管控、流調排查、核酸采集、值勤巡查、宣傳勸導、志愿服務、幫扶群眾等工作,沖鋒在前、勇挑重擔,筑牢織密疫情防控安全屏障。
聚焦關鍵
科學施策推動常態長效
“工作隊結合赤塘村實際,幫忙組織開發的村級防疫輔助系統,‘一份表+一張圖+一本賬’的工作模式,不僅為疫情期間防疫措施有依據、群眾訴求有渠道、社區服務有時效提供保障,還統籌考慮了‘黨建+’社區鄰里中心建設、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等功能,疫情過后,還能繼續發揮社區治理、便民服務的作用。”池店鎮黨委書記吳尊意表示,抗疫期間,工作隊在實戰中摸索建立的機制、方法,碰撞出的好經驗、好做法等,都成為“帶不走”的寶貴財富,留在了池店。
要打贏疫情阻擊戰,既要有決心,也要講究方法。面對社情復雜、形勢嚴峻的池店鎮,工作隊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緊盯難點、堵點、重點,因地制宜、科學防治、精準施策,采取分區分級分類、差異化防控措施,以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
鎮村是疫情防控的主戰場,鎮村兩級的疫情防控工作組織機構、相關制度和應急預案是否完善十分關鍵。工作隊積極協助池店鎮制定封管控區業務指導手冊,進一步細化工作措施、規范操作流程,促進處置流程、制度規范、人員結構配置、臺賬摸排、信息報送、后勤物資調配等“六個統一”,形成鎮村分工負責、密切配合、共同落實的防控體系,進一步壓緊壓實各方責任,推動防控工作常態長效。
防控的一線在村(居)網格,所有的防控措施都要靠網格落實,然而有些村(居)一個網格管理著3000—5000人,網格管理存在粗放、弱化、虛化等問題,導致防控初期人員底數不清、防控措施難以落實。為切實摸清底數,做到“不漏一人”“應檢盡檢”,工作隊立足各村實際,細化和重構基層網格,在此基礎上精準防控、精細管理。如根據赤塘村房屋分布和人員摸底情況,將原來的6個網格重新劃分為28個網格單元,每個網格安排1—2名干部帶領1名志愿者,建立派駐干部組織協調、志愿者溝通服務、業主或租戶管理員承擔房屋管理責任的網格管理新機制。
工作隊協助開展入戶核酸采集工作(工作隊供圖)
核酸采樣是疫情防控的關鍵一環,針對核酸采樣組織不夠規范、醫務人員緊缺等問題,工作隊及時會商鎮指揮部,要求提前做好醫務人員調度、各村(片區)做好預案,加強與醫務人員對接、加強現場組織,并因地制宜采取分組、分片、分點等方式,優化各個環節,加大實時調度,確保采樣組織有序順暢,將核酸采集時間節省了50%以上。
核酸采集缺人、維護秩序缺人、物資配送缺人……“缺人”是防控中面臨的最大問題。從哪里要人?工作隊向“人民”要人,廣泛發動、最大程度凝聚起各方力量,“領隊告訴我們,你一個人上卡口,只能發揮一個人的作用,如果你能發動10個志愿者,將起到10個人的作用。”工作組組長、市委巡察組組長王團結表示,他們廣泛發動干部職工、教師、黨員、醫務人員等各類志愿者力量,讓群眾做群眾工作,實現群防群控、聯防聯控,為抗疫勝利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
人民至上
用心貼心暖民心
人民至上,人是出發點,也是落腳點。防控工作既要管嚴管實,也要貼心暖心,爭取群眾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支持,工作隊始終將群眾的“急難愁盼”掛在心頭,從群眾利益出發,著力解決好生活物資保障、就醫用藥需求、困難群體基本生活保障等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并在實踐中不斷校準優化政策、措施,力求服務群眾有速度、有溫度。
工作隊開展消殺工作(張九強攝)
“我們小區有名8個月大的嬰兒高燒嘔吐,家長非常著急!”深夜3點,工作隊隊員、市委巡察機構干部王金虎的電話響起,里面傳來他所下沉的寶龍世家小區物業經理著急的聲音。王金虎第一時間聯系村委會及鎮派干部,并向下沉工作組組長王團結報告。由于半夜村委會工作電話沒接通,無法立刻開出就醫證明。王團結、王金虎經分析研判,短時間協調就醫車輛難度較大,考慮到孩子父母持有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且健康碼為綠碼,鑒于情況緊急、為不耽誤孩子就醫,他們決定先讓家長送孩子前往最近的晉江市醫院就醫。從接到求助電話到協調、出發前往醫院,前后不到十分鐘,孩子的父母非常感動。
這個半夜“敲門”的突發事件,是工作隊暢通封控區群眾就醫渠道的一個縮影。經過幾天的摸排,針對轄區內居民群眾外出就醫需求較多、就醫審核流程不夠完善、轉運車輛不足等問題,到位后第三天,工作隊領隊即向市鎮有關部門積極反映,促進轄區內建立應急醫療服務保障體系,優化救治轉診流程,全力保障封控區域及晉江市隔離場所隔離對象看病就醫需求。協調新增4輛救護車、8輛非專門車輛,保障居民群眾就醫用車需求的同時,推動池店鎮完善封管控區群眾購藥就醫指引手冊,在各村配備1輛專業就醫通行車和1名醫生,為群眾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工作隊隊員為群眾配送物資(張九強攝)
生活物資保障充足才能讓群眾安心居家,為解決物資供應不足、購買量大、配送慢等問題,工作隊協調設計了“慧買買”小程序,暢通線上采購線下配送模式,完善“平臺購買+村級團購+愛心包托底”三種模式,多平臺、多渠道保障轄區內群眾基本需求。同時,進一步健全物資配送網絡,制作“小區配送流程圖”,發動志愿者、網格員、老人會等隊伍加入“跑腿”小分隊,確保民生物資“最后一米”落實到位,累計協助配送分發物資13萬次(份)。
疫情之下,特殊人群尤其需要關懷。為確保不落一人,工作隊前期組織全面摸排,摸排出轄區內1450名孕產婦、殘疾人、獨居老人和其他因疫情原因需要幫助的群體。池店鎮工業企業多,有外來務工人員約18萬人,約占總人口的2/3,是該鎮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力量,但疫情發生后,這部分人員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群體,也是工作隊的牽掛之一。針對這些特殊群體,工作隊認真梳理建立臺賬,定期跟蹤聯系、了解問題及需求,共慰問幫扶5000余人次、解決困難需求1300人次,還推動鎮村兩級設立76個救助服務熱線,及時收集困難外來務工人員求助信息,先后發放10000余份“愛心包”。
到泉州市區幫群眾買藥,協調電梯維修廠家維修電梯,聯系小區理發師志愿者為住戶解決“頭”等大事,開展心理疏導情緒安撫……“這些事看似微不足道,對群眾來說卻是實實在在的方便,每次幫群眾解決完問題,我們都能感受到群眾由衷的謝意,我們也感到很滿足。”市委巡察辦干部洪榕山表示。
既戰又督
嚴督實導查缺補漏
既當好“志愿者”,也當好“監督員”,市委巡察干部在下沉一線、沖鋒在前的同時,切實履行政治監督職責,發揮敢于發現問題、善于推動解決的優勢,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能協調解決的當場解決,不能馬上解決的督促限時解決,并向鎮村和有關職能部門提出建議,做到既“問診”也“開方”。
“市紀委要求下沉一線紀檢監察干部注意發揮紀檢監察作用,重點關注三類問題:黨員干部防控工作上的作風問題,是否存在失職瀆職行為;落實防控要求不到位的問題;防控工作中存在的困難、需求、建議,包括群眾的需求。相關問題表述‘干貨’即可,每天下午匯總。”下沉當天,每位巡察辦的干部,都收到了這條通知。
下沉期間,巡察干部發揮敢于亮劍、善于建言的優勢,積極發現疫情防控組織實施、物資保障、隔離管控、核酸檢測等方面問題50個,現場推動即知即改,同時深入分析原因,針對性向鎮村和有關職能部門提出建議30條。如根據疫情形勢,及時提出建議,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增派科級干部、動員部分經歷過2020年抗疫有豐富經驗的“老主干”重新“出山”,協助參與到抗疫中。
工作隊開展“清街、掃樓、補網”專項行動
“是不是可以將巡察中的‘回頭看’工作方式運用到摸底排查當中,開展摸底排查‘回頭看’?”在“清街、掃樓、補網”專項行動中,市委巡察辦干部李輝龍“突發奇想”。他和另外3位同事調閱了小區房屋、店面的登記資料,并組織物業人員,逐一電話回訪核查比對,“房子還沒裝修,沒入住。”“我們一家人都回老家了。” 總共撥打近900通電話,對60余名未聯系到的業主再核實,確保到位。
疫情防控是一次黨員干部能力、作風和素質的綜合大考,大考面前,容不得一絲懈怠。領隊黃克松每天常態化前往各工作組蹲點,查找工作漏洞、了解干部工作情況,對于個別工作落實不到位、作風不扎實的下沉干部,及時個別約談提醒,促進干部作風轉變。
有力度也要有溫度,工作中巡察干部注意換位思考,設身處地考慮基層工作實際困難,把更多時間精力放在共同研究解決問題,多做“問診”“開方”“送藥”工作,保護基層干部的積極性。
如今,疫散云開,池店鎮又恢復了往日熙熙攘攘、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當這里的群眾在安享平凡生活時,不少人仍會記得,不久前,當他們身處危難時,有一群奮不顧身的陌生“客人”,曾為了他們晝夜不息、不顧安危地拼搏過。
文:黃寶陽、尤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