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發以來,廣大紀檢監察干部積極投身泉州疫情防控工作,沖在前,沉下去,起早貪黑既督又戰,不知疲倦的身影活躍在此次疫情防控的一線上……
點滴微光,可成星海。他們從一件件普普通通的小事做起,化為一段段難以忘卻的經歷,努力詮釋著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市紀委監委下沉城東街道潯美社區一線抗疫工作隊隊員為群眾配送物資
市紀委監委下沉城東街道潯美社區一線抗疫工作隊
這次疫情來得猝不及防,對許多困難群眾來說更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市紀委監委下沉城東街道潯美社區一線抗疫工作隊下沉到社區后,了解到部分困難群眾家中無米無油、孤寡老人不懂線上購物等實際情況,他們就迅速聯系發動社會捐贈。
防護服、口罩、手套、牛奶、面包、蔬菜、米油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許多社會組織、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都紛紛伸出援手,向潯美社區群眾捐贈各類急需物資。
解決物資來源后,如何精準發放物資才能避免“冒領”“漏發”等問題?
工作隊緊盯“收、發、用”三個環節加強統籌協調,專門成立物資管理配送專班,一方面一戶戶了解情況,精準摸排社區困難群眾、孤寡老人等急需救助人員名單,另一方面專門建立捐贈物資收發臺賬,管好用好捐贈物資,使每一份捐贈物資都能真正用在“刀刃”上,發放到急需幫助的居民群眾手上。
第四網格將精準摸排出的人員情況與自己繪制的“街區防疫地圖”結合起來,注明每棟樓每一戶需要配送物資的人員情況,為精準配送物資奠定良好基礎,這一做法后來也得到其他網格的認可和借鑒。
負責管理收發臺賬的盧石明,雖然人高馬大卻心細如針,堅持統一進庫登記、統一調配分發。每一批收到多少物資、可以發放多少戶、每戶物資種類如何合理分配等,還要結合精準摸排出的人員情況和需求來精準配送。在他的登記管理下,配送井井有條、賬目清晰明了。
在配送環節,每個網格每個區域分別明確專人派送上門,工作隊傅佳添、高劍斌、施鴻江三人倒班輪轉,電動車、腳踏三輪車、手推車齊上陣:419號黃老伯需要配送愛心餐,423號獨居阿婆不懂線上購物,給她配送一袋米和一桶油,517號家有小孩配送一些面包,183號等菜做飯先給跑一趟……每天配送生活物資200多份次,他們防護服里的衣服濕透了不知多少回。及時精準的配送工作,讓他們收獲了“五星快遞員”的稱號。
“覺得我能在四片區,好幸福!”幾位租戶在微信群里發出這樣的感嘆。“感謝后生家!感謝好政府!”423號阿婆收到急需藥品后,連連向工作隊員道謝?!坝心銈兊奈镔Y把關,我們做公益就更加放心?!本栀涍^物資的泉州“真情在線”公益協會也特意向工作隊發來感謝之詞。
一句句真心的謝意,讓工作隊隊員們都紛紛感慨“累點算啥”,只要能為群眾排憂解難,他們便義無反顧。
下沉潯美第四網格工作組組長曾春密(左一)利用自繪“防疫地圖”劃片分配核酸采集任務
曾春密
市紀委監委駐市城管局紀檢監察組副組長、一級主任科員
下沉城東街道潯美社區后,我負責第四網格工作。一報到,我就發現這里樓棟多、租戶雜、外來人口多、流動性大,底數情況很難摸準,給精準防疫帶來了阻礙。于是,我第一時間向社區要來基建圖,隨后走街串巷,詳細摸排登記每個樓棟的門牌號、居住戶數、人數、基本信息等情況,并與網格員、房東等一一核對后,把信息標注到地圖對應位置,繪制了一張“街區防疫地圖”。同時,每天動態更新具體情況,有轉移醫學觀察的,數據就減下來,有孤寡老人、家庭困難等需要關注的情況也都標注清楚。
我們工作組幾個人就根據地圖分別劃片負責,每個人都明確自己負責區域的樓棟布置和人員信息,確保核酸檢測不漏一人、應檢盡檢,生活必需品和防疫物資配送也精準高效、不多不漏。即使是后來新加入的下沉干部,只要照著防疫地圖就能迅速熟悉網格情況、如何開展工作一目了然。
繪制“抗疫地圖”這一做法后來在潯美防控辦會議上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陸續有工作組來向我們學習借鑒,我也希望通過推廣運用這一做法幫助大家更加精準高效開展社區網格防疫工作。
王金虎(右一)和組員們為封控區居民配送生活物資
王金虎
市委巡察組二級主任科員
“請本輪抽調參與馳援一線的11位同志即刻到會議室集合,準備出發!”3月23日,我收到下沉晉江市池店鎮一線抗疫的正式通知。其實,兩年前就有過駐村抗疫經歷的我,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隨時要到一線去,因此早已收拾好隨身行李放在車子后備箱里。聞令即動,我拎上行李就與10位巡察機構的“戰友們”一起,立即到池店報到。
剛到池店鎮,許多組員不是本地人,對本地的村情、人員和地理位置等各方面都不甚了解。我是晉江人,對池店的情況比較熟悉,我就想充分發揮這一優勢,盡量讓工作組的同志們少走彎路、節省更多時間。
下村時,我主動當起“專屬疫情版導航”,和不熟悉路況的同志一道走訪摸排、逐一核查,遇到因封控原因路口設卡“此路不通”時,我也能帶著他們很快找到目的地。
在工作例會上,我結合平時的了解,對走訪安排和關注重點提出建議。比如有的村屬于“城中村”,外來務工人員較多,可能存在人員信息特別是租戶底數未完全摸清的情況,我就建議先去這里摸排底數。而對小區物業管理較為完備的村,我則建議重點關注群眾物資保障和特殊人群需求。
以前駐村抗疫的經歷告訴我,封控管控期間,物資問題一定是群眾關注的焦點,也是防控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難點之一。因此,我一下村就特別關注這方面信息,努力發揮“供需”橋梁作用,一邊詢問村委會負責人目前封控區哪些物資更緊缺,一邊聯系熱心捐贈防疫物資的社會組織和愛心企業?!肮彩盏椒雷o服160件、N95口罩2500個、醫用口罩20000個......”在我們的共同努力協調下,一批一批的防疫物資,運往工作組駐點新店村委會。
除了防疫物資,生活物資保障充足才能讓群眾安心居家。疫情初期,為了緩解封控區群眾沒有儲備糧食的困境,我們迅速協調捐贈了一批面包、小蛋糕等應急食品,連夜分裝打包送到村民家中。后又經多方聯系,我最終找到一家蔬菜配送公司愿意為小區不間斷供應食材、配送上門,及時幫助解決群眾生活所需。
看到群眾接過物資喜笑顏開的樣子,我和組員們連日奮戰的疲倦卸去了一大半。
“虎哥是我們的‘萬能’隊友,哪里有需要他就在哪里?!苯M員們常常這樣調侃我。而我總是笑笑,我也只是在做力所能及之事。下沉干部不僅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端,也是在最貼近群眾的地方,推動解決群眾的“煩心事”,是我們的責任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