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核酸檢測報告的生成,背后是每一環節的爭分奪秒,每一個人全力以赴的努力。”在惠安縣228個核酸檢測采集點現場,廣大醫護人員、志愿者披星戴月,連續作戰;在樣本轉運路上,50輛公交車轉變職能,調度有序,穿梭在各個采樣點;在方艙實驗室里,新一批樣本快速檢測,檢測人員通宵達旦,生成檢測結果。與時間賽跑,與疫情爭鋒,核酸檢測正是這場戰役的關鍵節點。
“我們督查組時刻都在關注著核酸檢測采送檢及混陽管處置全過程,檢測及時,排查到位,處置得當,疫情傳播的風險就能得到有效遏制。”泉州本土疫情發生以來,惠安縣紀委監委迅速轉入“戰時”狀態,針對核酸檢測這一關鍵環節組建核酸采送檢和混陽處置專項督查組,由縣直機關紀工委書記林萍任組長,工作核心就是督促采送檢和混陽管處置等環節高效運轉,出現緊急情況及時處置到位。
“如何讓核酸檢測流程更加高效運轉,減少傳播風險?”這是林萍接到工作任務后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有哪些環節還可以改進,哪些機制可以建立,督查過程中她時常拿起筆記本記錄相關問題,記下工作思考。
林萍向縣方艙實驗室相關負責人了解核酸檢測樣本送檢情況
3月22日上午9點,督查組到縣方艙實驗室對第五輪核酸檢測送檢情況進行督導,經向相關負責人了解及查看核酸檢測樣本接收表,發現目前還有部分轉運車未送檢測樣本到方艙實驗室,而此時核酸檢測采樣工作已開始了3個半小時,林萍立即要求調度人員聯系轉運車司機詢問原因。
“我黃碼了,這里卡口不讓我過去”“我這邊出城卡口排了好長的隊伍”......一個個電話里傳來司機無奈的解釋,讓林萍眉頭逐漸緊鎖。“我們趕緊分頭打電話協調各鎮疫情防控指揮部,務必讓轉運車優先通過卡口,決不能讓實驗室空轉。”林萍組織人員分頭行動,半小時后實驗室陸續迎來了轉運車,大家著急等待的心也隨之放了下來。
當天晚上,督導組召開會議,林萍在會上建議由交通運輸部門統籌調度車輛轉運,加派轉運車輛,加大轉運頻次,防止實驗室空等;縣域內的交通管制卡口開通綠色通道,提高轉運車通行速度,為檢測爭取時間等。
3月24日第六輪全員大規模核酸檢測啟動后,林萍帶領督查組再次到縣方艙實驗室,在門口就看到有好幾輛轉運車同時進來,轉運人員忙著搬運轉運箱并掃碼登記,轉運頻次和接收數量比上一輪有很大提升。
林萍打開手機車輛調度微信群與方艙實驗室工作人員現場核查核酸檢測轉運車運行情況
“要想在抗擊疫情中取得先機,就必須提高核酸檢測速度,采送檢三個環節中采樣和檢測受客觀因素影響很難提升,運送順暢與否就成了提高速度的關鍵所在。”針對運送環節,林萍分別提出工作建議。原先因路途遙遠,每輪核酸檢測轉運車將第一批次樣本優先集中送至縣外實驗室,造成縣內實驗室出現空置狀態,林萍建議抽出部分采樣樣本運送至本縣實驗室檢測,最大化發揮本縣檢測能力。小小的轉運箱二維碼貼在箱內、試管碼下雨天容易潮濕模糊這些細微問題也被林萍“揪”出來,她提出建議要將二維碼貼至箱外,提高實驗室接收效率,下雨天為試管碼貼上透明防水膠布,減少實驗室人員掃碼核驗的時間。多日督導下來,林萍帶領督查組發現17個問題,提出10條工作建議。
如今,清晨6點核酸采集統一準時開始,8點轉運車在每個實驗室投放采集樣本,每小時匯總采集數據,每兩小時匯總檢測數據......一個個問題的解決,一項項機制的建立,保障了惠安縣核酸檢測全流程的高效運轉,為打贏疫情殲滅戰“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