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寶貴的經歷
——駐池店鎮參加疫情防控工作有感
劉劃東
駐村工作結束了。4月26日晚,我開車正要回家,心里泛起說不出的感懷。81天的奮戰,這兒是我人生經歷中非常珍貴的一段記憶。
作為一名剛轉業的軍轉干部,此次作為市紀委監委下派馳援晉江疫情防控工作的人員,更是駐池店鎮工作隊的領隊,我自覺身負重擔。2月6日上午,游書記為我們出征送行,“駐村就是‘村干部’,大家要擔當盡責,不辱使命”的諄諄教誨,我始終銘記在心。我暗下決心,定不負組織期望,做“召之必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戰“疫”逆行者,展現紀檢監察人鐵一般的責任擔當。
當日16點前,我和隊員抵達各自的村(社區)。大家沒有停歇,放下行囊,馬上加入當地防疫工作中。隨后的日子里,隊員與鎮村干部一道,奮戰在抗疫一線。所有人繃緊了弦,一絲也不敢懈怠:為了排查外來人員,數不清的入戶、“掃樓”;一有緊急情況,誰也不會管5+2,白+黑;冷雨夜里,卡口人員毅然堅守執勤;面對重點疫區來晉人員,大家盡心盡力為其服務保障,沒有一點畏縮……
清明期間,劉劃東與鎮村干部到轄區山上查看禁止祭掃措施,以及防火安全措施落實情況
除了拼盡全力地干,大家還集思廣益、想方設法地干。駐華洲村的洪榕山,面對片區里無物業、無業委會、開放式的安置小區,他入戶發動社區黨員,組成了一支志愿者隊伍參加值守,還協調了隔壁社區進行聯管;駐仕春村的劉仲謀片區有水果蔬菜水產批發點,是保障疫情期間供應的重要地點,但面臨巨大的流動人員防控壓力,他協調村里多方力量成立了臨時黨支部,組織人員挨家挨戶地排查經營商販和物流人員情況;駐新店點的鐘俊杰、李智虎、葉昭杰和駐濱江點的莊學勛、鄭煒、陳杰良,分別依托片區地理特點,建立三村聯防聯控機制;駐東山村的李鍇鋒幫助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了應收賬款質押的妥善辦法,幫助企業獲得了銀行貸款;駐清濛村的蔡新祝采取“牽線搭橋”的方式,將租住在該村的 “閑置”勞力介紹到一家生產整體櫥柜的工廠上班,幫助工人就業和解決企業用工難的問題……
我感動的還有隊員們的堅強后盾。駐池店村李輝龍的愛人懷孕著,月份大,很辛苦,他總說愛人以及家人特別支持他的駐村工作,讓他一定不要擔心家里。他有所愧疚,但只能每天利用飯后一點休息時間跟愛人視頻聊天“聊表關心”。駐舊埔村的徐毅,他的小孩子摔傷嚴重,正處防疫的緊張時間,身處一線的他因為任務繁重,也因作為“危險人員”不宜走動,他連回家看一眼孩子都沒法做到。
80多天的點點滴滴縈繞眼前,一幕幕讓我感動。隊員們錚錚鐵骨,不辜負組織的重托,融入一線,和鎮村干部一道,嚴防死守,舍小家為大家,拉起一道堅實的防疫戰線,換來了該鎮至今“無確診病例”的成果。我想對他們豎起大拇指,點個大大的“贊”。
2月14日晚,駐東山村的隊員李鍇鋒與村干部在卡點指導規范查控工作流程
鎮里的企業家、村民也是值得敬佩的人。安踏、舒華等大型民營企業為疫情防控出錢出力,他們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凸顯了大愛思想。在防疫物資緊缺的初期,各村發動身邊親人,找海外留學生、華僑采取國外郵寄、自己貼錢購買、接受捐贈等方式,送來一批又一批的防疫亟需物;浯潭村的一位困難戶老太太想要捐款,在被當面委婉拒絕后,過后她拿來面包慰問抗疫一線人員,放下面包就走了,而錢悄悄地夾在兩包面包之間;還有東山村的三位老人家,三人年齡總和超過200歲,堅持參加村里志愿服務隊,一絲不茍地在健康檢查點執勤,為了表達“有力出力”樸素愿望……他們用愛拼敢贏、團結一心的行動,與大家共克時艱,詮釋了“晉江精神”。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鎮村工作千頭萬緒,也讓我感受基層的不易。鎮村干部需要快速地將上級政策精神,轉化為淺顯易懂的三兩句話向群眾傳達;需要有耐心和苦口婆心,向個別不理解的群眾解釋疫情特殊要求;需要隨時切換工作狀態,入戶排查、應急處置、統計報表、協調物資;還需要數字清、情況明地隨時迎接上級部門的檢查、接受各方的監督……有時候由于大數據信息的不完整、滯后,鎮村干部就得想法設法多做更多工作;有時候想要依托人面識別系統開展工作,卻無奈系統數量不足,還得依靠鎮村干部采用耗時耗力的原始方式排查。基層治理,如何更加高效,這也是我今后思考和關注的內容。
駐村期間,我時常感受到組織的溫暖。委領導以及委機關室(部)主任、派駐紀檢監察組組長們、晉江紀委領導多次看望慰問,帶來紀委監委大家庭的溫馨。還得感謝同時駐村的隊長、隊員們以及鎮村的干部們,大家亦師亦友,向我傾囊相教,給我提出許多寶貴的工作建議……
轉眼81天的駐村工作畫上了句號。這是一段難得的人生經歷,這次的磨礪鍛煉了我的黨性,這次的收獲提升了我的能力。
不忘來時路,展望新征程。我已返回紀委監委工作崗位,我將保持初心,擔當盡責,勇往直前,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今后的工作。
(作者系泉州市紀委監委駐晉江市池店鎮疫情防控工作隊領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