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剎住‘四風’作為鞏固黨心民心的重要途徑,對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歪風陋習要露頭就打,對‘四風’隱形變異新動向要時刻防范。”1月11日,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發出深化作風建設的動員令。
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作風建設關系我們黨能不能長期執政、履行好執政使命。與會同志表示,必須堅定不移糾“四風”、樹新風,一刻不松、半步不讓,持續擦亮作風建設這張“金色名片”。
中央八項規定是長期有效的鐵規矩、硬杠杠
這是一份優異的“成績單”——
2018年1至11月,全國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55705起,處理黨員干部78804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55810人。
這份“成績單”是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糾正“四風”不斷發力加壓的生動詮釋,也是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沒有休止符的再動員。
“作風問題關乎人心向背。中央八項規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規定,而是長期有效的鐵規矩、硬杠杠。”四川省成都市紀委書記、監委主任王川紅表示,“必須咬定青山不放松,毫不松勁抓、鍥而不舍抓,不斷鞏固拓展作風建設成果。”
中央紀委委員,陜西省紀委書記、監委代主任王興寧說:“管黨治黨只能緊不能松,否則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就會半途而廢、前功盡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就會卷土重來。鞏固拓展作風建設成果,必須一錘接著一錘敲,不松勁、不停步、再出發,持之以恒保持正風肅紀的強大震懾。”
決不允許“四風”死灰復燃
當前,一些“四風”問題改頭換面、潛入地下,給查處帶來新的困難和挑戰。對此,中央紀委委員,福建省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劉學新認為,要緊盯“四風”隱形變異不放,開展“點穴式”監督,“根據查處情況,定期梳理出重點、難點和焦點問題,列明清單,越往后執紀越嚴,持續形成震懾。”
精準糾治“四風”,關鍵在聚焦突出問題,實現靶向治療。“我們堅持問題導向,針對查處的腐敗案件中暴露出的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治理。”王興寧向記者介紹,“比如,從馮新柱等大案要案的查處來看,收送‘禮金’問題比較突出。為此,我們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違規收送禮金專項整治。同時,針對違規發放津補貼、大操大辦婚喪喜慶事宜、公款吃喝、‘一桌餐’等突出問題進行專項治理。”
王川紅介紹,成都創新監督方式,實現對隱形變異“四風”新動向新表現、關鍵節點、“關鍵少數”的全面監督。2018年,成都市發揮媒體監督和群眾監督作用,升級打造“成都面對面·監督問責第一線”全媒體直播監督問責節目,在8個區(市、縣)現場曝光24個問題并持續跟進督促整改,收到良好社會效果。
鞏固拓展作風建設成果,要扭住不放、寸步不讓,方能管出習慣、抓出成效、化風成俗。“以釘釘子精神鞏固作風建設成果,要繼續在常和長、嚴和實、深和細上下功夫。”中央紀委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紀委書記、監委主任許傳智表示,“我們通過集中排查潛入地下違規吃喝、濫發津貼補貼等問題,狠剎頂風違紀,堅決防止‘四風’回潮復燃。”
以優良黨風政風凝聚人心
實現黨的十九大擘畫的宏偉藍圖,全黨必須大力弘揚黨的優良作風,開拓創新、艱苦奮斗,以優良黨風政風凝聚人心、匯聚力量。
弘揚優良作風,同心協力實現小康,各級領導干部要身體力行、以上率下,以好作風、好形象帶領人民群眾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而團結奮斗,是與會同志的共識。
在陜西,省委要求省級領導干部每半年至少1天到信訪接待場所接待群眾,每年化解1至2起信訪案件,到基層調研每年不少于60天,省直部門、市縣領導干部也要落實相關要求。
“鞏固拓展作風建設成果,要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王興寧告訴記者,“對此,我們堅持完善領導干部調查研究制度,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多到條件艱苦、情況復雜、矛盾突出的地方解決問題,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
移風易俗重在破,難在立。近年來,福建省把開展移風易俗作為深化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具體舉措,以推動福州市長樂區專項治理濫發禮金不良風氣為突破口,在全省組織開展專項治理。
“我們通過對黨員干部強化紀律約束,對企業家和社會能人注重運用行業自律和倡導感召,對廣大群眾注重發揮村規民約的自我約束作用,專項治理取得良好效果。老百姓說,‘這是黨委政府不花錢為群眾辦了一件大好事’。”劉學新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