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家現在年收入有多少?上級給你多少幫扶資金?怎么給你的?”日前,安溪縣長坑鄉紀委書記謝志龍帶領該鄉紀委委員到該鄉云一村貧困戶蘇春蘭家中,詳細了解扶貧政策、資金落實情況。
這是該縣鄉鎮紀委紀檢干部開展的扶貧領域監督執紀“村村到、戶戶訪”活動的一個鏡頭。
去年以來,安溪縣紀委緊緊圍繞提升鄉鎮紀委履職履責能力,念好專、能、責“三字經”,有效破解不能監督、不善監督、不敢監督的問題,充分發揮鄉鎮紀委的“前哨”作用,打通監督執紀的“最后一公里”。
立足“專”字,解決“不能監督”問題
“現在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紀檢人’,可以專心耕好‘責任田’了。”談起鄉鎮紀檢干部專職專用以來的變化,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紀委副書記陳才興興奮地向記者說到,“這次是動真格的了,我一下子退出9個與紀委主責主業無關的工作事項。”
他口中的“變化”,源于去年初安溪縣紀委聯合縣委編辦下發的一份《通知》里,將鄉鎮紀委的行政編制從鄉鎮行政編制中單獨剝離出來,按照“小城鎮編制4名、其他鄉鎮編制3名”的原則,明確24個鄉鎮紀委75名編制數,扣除本屬于編制內的24個鄉鎮紀委書記外,實際增加了51個鄉鎮紀委干部編制。
在此基礎上,該縣紀委還將鄉鎮紀委工作經費列入鄉鎮年度財政預算并單獨列支,按照“十個一”要求配齊各鄉鎮紀委業務裝備,設置標準化、規范化的廉政談話室,滿足了鄉鎮紀委監督執紀需求。
“有人好執紀,成效立竿見影。”湖頭鎮紀委書記王建木向記者表示,以前,鄉鎮紀委只有他一名專職干部,查一封信訪件、搞一次督查、辦一件案件,都要幾經周折、“協調”一番。現在,自己帶著2名專職紀檢干部專司監督,執紀力量得到了充分保證,今年來該鎮通過入戶訪查,短時間內發現了2名村級干部涉嫌職務犯罪的問題線索。
立足“能”字,解決“不會監督”問題
?“這起違紀案件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突破,多虧了第六片區協作小組的協作、指導。”談起前不久立案審查的一起村干部收受貧困戶錢物、違規行使職權等違紀問題,福建省安溪縣龍涓鄉紀委書記陳貴明感慨不已。
針對相當部分鄉鎮紀委不會監督、監督執紀乏力等問題,安溪縣紀委在24個鄉鎮紀委推行片區聯動協作機制,按照“毗鄰相近、方便工作、優勢互補”的原則和“統一調度、歸口管理、分組監督、交叉執紀”的聯動協作執紀方式,在鄉鎮紀委機構、編制、職能不變的情況下,將24個鄉鎮劃分為6個片區協作工作小組,由縣紀委3名領導擔任聯片領導,并安排6個紀檢監察室作為對口聯系科室,縣鄉兩級在專項督查、信訪核查、立案審查等方面互“聯”互“協”,形成上下一盤棋的監督執紀工作格局。
“對我們來說,一次聯動、一次協作,就是一次提升、一次進步。”說到推行鄉鎮紀委片區聯動協作機制,許多鄉鎮紀委書記紛紛表示,此舉不但有力解決了基層紀委監督力量薄弱、執紀能力不強的現實問題,而且極大地排除了各種阻力和干擾因素,監督執紀的效果不斷顯現出來。
為了讓其發揮更大的效應,該縣紀委還建立工作例會、交叉監督、聯合執紀、工作報告、信息反饋等配套工作制度。去年9月份完成派駐機構改革后,該縣又把17個派駐紀檢組納入聯動協作片區。
立足“責”字,解決“不想監督”問題
“太緊張了。”活動結束后,一名被質詢的鄉鎮紀委書記喘了一口氣。他說,這種現場拋問題的“考試”比參加公務員招考面試還緊張,要是工作沒做好,或者工作思路不清眾目睽睽之下就出“洋相”了。
這是安溪縣開展主題為“比思路、比作為、比擔當”的“比武大會”的一個鏡頭。
橫向對標比先進、找差距,嚴肅問責導壓力、促擔當。該縣建立鄉鎮紀委工作績效季度評比、半年檢查、年度考評等工作推進機制,推行“比思路、比擔當、比作為”的“三比”競賽活動,倒逼鄉鎮紀委主動擔責、有效履責。
“比拼、點評、約談……一連貫動作,就是要進一步傳導責任壓力,督促基層紀檢干部忠誠履責、干凈執紀、擔當作為。”該縣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林文超說到,下一步全縣將以嚴懲“微腐敗”、增強“獲得感”為工作重心,認真開展監督執紀,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最后一公里”延伸、拓展,維護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有為體現擔當,數據彰顯成效。2017年以來,該縣鄉鎮紀委共開展聯合交叉檢查3場次、聯合執紀審查4場次,從中發現問題線索122條,立案審查違紀案件28件。僅今年前三個月,該縣鄉鎮紀委自辦案件19件,同比上升2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