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商(Law Quotient,簡稱LQ)即法治商數,是指一個人對法的內心體認和自覺踐行,體現的是人們法律素質的高低,法治意識的強弱,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依法辦事、遵守秩序、崇尚規則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廈門市環保局原黨組書記、局長謝海生,長期不把政治學習和政治教育當回事,對黨紀國法不學、不懂、不守、不畏,頭頂博士學位,卻嚴重缺乏與手中權力相匹配相一致的深厚法律素養和高度守法自覺的法治商數,缺失對法律道義的起碼敬畏和認知踐守,不僅嚴重違反組織紀律、生活紀律、廉潔紀律,還涉嫌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在申請環保補助資金等多方面謀利,收受行賄人二百余萬元賄賂款并造成國家重大經濟損失。2017年6月,謝海生涉嫌受賄、濫用職權案在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掩卷沉思,謝海生目無法紀、用權任性,教訓極為慘痛。
????不拘小節 后患無窮
????●懺悔: “每次黨的紀律教育和廉政教育只是走過場,應付了事……心里想,只要把業務工作做好就是履好職,其他的只要不太過分,不必太拘小節。”
????2001年,謝海生在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之際,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但正如一位辦案人員所說:“盡管他在組織上入了黨,思想上卻沒能真正入黨。”2002年1月,謝海生提任廈門市環保局局長,憑借專業特長,在推動九龍江水污染整治、島內生豬禁養等方面做出不少成績。在這些成績面前,謝海生慢慢開始“飄飄然”,躺在功勞簿上的他認為抓好業務工作最重要,至于黨風廉政建設,走走形式就行了。“我沒有認真學習黨的紀律和法律規定,每次學習只是走過場應付了事,把違紀違法當小節……”謝海生在悔過材料中這樣分析自己的腐化之路。在謝海生眼里,黨的政治理論也好,法律法規也罷,都是可有可無的擺設。而一名黨員領導干部如果不重視規矩,不畏懼法紀,往往難以擰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總開關”出了問題,在各種誘惑下腐化墮落也就順理成章了。
????“愛面子、講排場、圖享受,覺得把工作做好比什么都重要,不必拘小節。”這樣的“不拘小節”很快讓謝海生成了商人們“圍獵”的對象。廈門某企業的老總柯某是最早給謝海生拜年的監管對象之一。兩人2002年認識后交往頻繁,柯某從2003年開始每年春節前都會約謝海生見面,并送上煙酒及數千元的購物卡。“我說給他拜個年,一點心意,謝海生推辭一下就收下了。”柯某說,他遇上一些需要謝海生出面協調的事情,謝海生也會幫忙,如處理超標排放時盡量關照等。為了與謝海生搞好關系,還有多家企業的老板從2003年左右開始逢年過節給謝海生送購物卡,謝海生則在環境監管、行政處罰等方面“關照”上述企業。就這樣,謝海生在與商人們的推杯換盞間,逐漸習慣了前簇后擁的感覺,個人成就感不斷膨脹。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黨員領導干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能“慎獨”,極易成為“溫水里煮的青蛙”,不知不覺中陷入腐敗泥潭。
????徐某是謝海生的遠親,得知謝海生在廈門環保系統任高官后找到謝海生,提出想搞電鍍污泥和廢品回收的生意。但徐某并沒有相關經營許可,無法獨立從事相關工作。這樣的“難題”在謝海生面前就是“小菜一碟”。謝海生遂將徐某介紹給他監管范圍內的兩家公司,讓徐某掛靠這兩家公司從事電鍍污泥與廢品回收。考慮到謝海生的影響,這兩家公司爽快地讓利給徐某。在謝海生的關照下,徐某的業務做得順風順水,也不忘回報謝海生現金及貴重物品。
????“以為自己只是用個人影響力讓企業賺了大錢,拿一點財物也不過分,理所應當。”在謝海生看來,自己運用權力幫老鄉、朋友拉項目賺點錢并沒有什么不妥,拿一點回報也不過分。當一次次“小節”被突破后,謝海生向監管企業提要求也變得毫不客氣。
????某環保公司長期在廈門從事醫療廢棄物和產業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2007年國慶節前后,謝海生跟該公司股東黃某說有幾個客人來廈門玩,想跟黃某借一部商務車用于接待。黃某爽快地借給謝海生一部奔馳R級商務車,但謝海生嫌車子太小,后排坐著有點壓抑。“我說我去買輛頂部比較高的車子,最好還能在車里面打牌,謝海生聽說后很高興。”2008年初,黃某以公司的名義花了70余萬元購買一輛“中譽”牌豪華房車交給謝海生。之后幾年里,這輛車一直由謝海生使用,平時的油費、保險、年檢、保養等均由黃某公司承擔。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謝海生長期違規使用監管企業豪車的事引發了一些議論。迫于壓力,謝海生授意黃某將車輛過戶給他的老鄉——某酒樓的老板林某。2011年左右,黃某通過虛假交易的方式,將車輛無償過戶給了林某指定的人,而直到2012年底,車輛實際使用人主要還是謝海生。為了讓謝海生關照公司的日常經營,黃某不僅送房車,還在逢年過節或有特定需求時給謝海生送錢送禮。有了謝海生的關照,黃某所在環保公司的生意自然“蒸蒸日上”。
????“雖然有違紀行為,但也不算過分,以為自己不會被當典型,因此也不反省。”在謝海生眼里,黨紀國法絕大多數時候都是“不帶電的高壓線”,只有極少數“倒霉蛋”才會在帶電的時候觸碰到,而自己是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又是環保系統的專家型領導,肯定不會是“倒霉蛋”。對法紀的無知、無懼加重了謝海生的僥幸心理,推動著他一次次鋌而走險。謝海生的案例活生生地警示黨員干部,不管職位多高、專業多精,都要慎獨、慎微,目中無法紀則心中無準繩,久而久之必然給自己套上貪婪的枷鎖。
????心無敬畏 濫用職權
????●懺悔: “我行我素,把組織交給的權力當作自己的權力,隨心所欲。”
????隨著環境治理力度不斷加大,國家環保專項補助資金逐年增加,也成為許多不法企業覬覦的“唐僧肉”。手握審批大權的謝海生在利益的誘惑下,無視制度約束,將環保補助資金視為自家存款,想怎么給就怎么給、想給誰就給誰,嚴重破壞了資金使用的嚴肅性和科學性。
????林某是謝海生用環保補助資金關照的對象之一。他是謝海生的廣東老鄉,在仙岳山經營酒樓。謝海生平時經常和監管對象在這里吃飯、打牌。林某看中了謝海生手中的權力,不僅逢年過節給謝海生送禮,還為謝海生購車、搭蓋小木屋出資數萬元。林某的用心沒有白費。2008年的一天,謝海生為林某出了個賺錢的主意。“我讓林某利用他酒樓現有的排污設施,再鋪設一些滲管,以污水滲灌山地項目的名義向環保部門申請補助,名稱就叫‘廈門市仙岳山污水回灌示范工程’。”林某心領神會,隨后在仙岳山上花了三五萬元簡單鋪設了一些管道,“沒有按照向環保部門申請補助時提交的設計方案、施工方案進行施工建設,草草應付了一下”。
????林某這樣“草草應付”的項目居然能冠以“示范工程”并拿到環保補助款,起作用的無疑是謝海生手中的權力。謝海生親自交代市環保局總工辦原副主任湯某,向相關人員打招呼,幫助通過相關環節的審核。“后來,湯某將相關補助材料提交局長辦公會研究,我在會上拍板通過了對林某酒樓的環保補助。”在謝海生的操作下,酒樓順利獲得了二十余萬元的補助。“該項目設計方案本身沒有新穎性,沒有推廣價值,不應定為‘示范工程’;項目中的三個化糞池屬于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用的‘三同時’項目,不應該列入環保補助;‘示范項目’必須經過專家論證確定,該項目沒有走這個程序,不符合申請環保補助條件。”一位當時參與項目審核的工作人員這樣評價該酒樓申報的環保補助項目。
????除了巧立名目給老鄉發放本不該發放的環保補助,謝海生還恩威并施,以環保補助為籌碼為本人和情婦換取私利。2006年,謝海生在學開車時認識了徐某,一來二去兩人發展成情人關系。為了“回報”徐某,謝海生總想著在經濟方面關照她。
????2008年的一天,某造紙廠因超標排污被環保部門查獲,根據規定該造紙廠如果不治理污染就要停業整頓或處以巨額罰款。后來,謝海生在區環保局工作人員的陪同下,親自帶著徐某到造紙廠“檢查”,暗示造紙廠將污染防治工程交給徐某做,并表態:不治理要嚴肅處理,治理可以申請環保補助。實際上,徐某并沒有相關的環保專業背景,也沒有任何治污經驗。“謝海生親自帶著徐某來,我明白他們的關系肯定不一般。謝海生是在給我們施加壓力,逼我們將污水治理項目交給她做。”造紙廠經理盧某無奈地說。雖然由于徐某提出的污水治理項目造價太高,雙方最終沒能談成,但造紙廠不敢得罪謝海生,提出治污工程他們自己做,只要環保能夠過關,申請下來的環保補助全部給徐某。
????2008年下半年,造紙廠自行設計并投資了污染治理工程,并竣工驗收。在謝海生關照下,造紙廠違規獲得了數十萬元環保補助。2008年底,造紙廠拿到環保補助后,以支票形式將錢交給了徐某。2016年7月,徐某因犯受賄罪被海滄區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兩年。判決書認定:徐某與國家工作人員合謀,利用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財物數十萬元,為他人謀取利益,其行為已構成受賄罪。
????“我讓分局和總工辦給林某酒樓和造紙廠違規安排環保補助資金幾乎是命令式的。”謝海生的“命令”直接導致國家數十萬元的經濟損失。他不斷越底線、破紅線,造成環保補助資金管理混亂不堪,本來需要層層把關審批,但在局長的一聲令下,審批把關形同虛設。在缺乏有效監督的情況下,謝海生長期沉浸在專權、弄權的游戲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不思悔改 終吞苦果
????●懺悔: “在接受組織調查前,全然沒有去反省,甚至連意識都沒有。”
????很長一段時間,謝海生沉浸在自己的權力王國中,屢屢以身試法,卻不思反省、掩耳盜鈴。2009年,我市環保系統多名干部被查處,謝海生不但沒有從主體責任上找問題,也沒有收斂自己的劣行,甚至還為違紀違法人員說情:“我找領導說情,說如果問題不嚴重就以教育為主。組織培養一名干部不容易,只要肯作為,功大于過。”這充分暴露出了謝海生的“紀律觀”:自己雖然有一些違紀違法行為,但功大于過,組織應該會網開一面。這樣的想法讓謝海生從未認真反思自己的問題,甚至變本加厲。
????2012年,謝海生為了給自己搭建一個更穩健的賺錢平臺,計劃成立保恒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香菇多糖”飲品。為了解決資金問題,謝海生拉上他的老鄉徐某及監管企業老板蘇某等人參股投資。經商議,謝海生以他已退休的愛人龔某的名義“技術入股”15%,其余股份由蘇某、徐某等人占有,先期投資200萬元。
????所謂“技術入股”其實是個幌子。謝海生的“香菇多糖”產品并沒有技術專利,根本達不到工商部門對技術入股的要求。換句話說,謝海生只能掏錢入股,這顯然不是他想要的。徐某和蘇某順應其意,一起為謝海生承擔了龔某名下15%股份所需的30萬元資金。“蘇某幫我出15萬元是對我表示感謝,讓我繼續關照他們企業;徐某在我的幫助下才在廈門從事環保生意賺錢,他幫我支付15萬元是讓我能夠繼續關照他賺錢。”在謝海生看來,這些人都欠了他的“人情”,出點錢為他買干股并沒有什么。此后由于國家出臺規定,退休人員也不能經商,謝海生又讓愛人龔某將股份轉到其他親人名下。他自欺欺人地以為只要股份不在自己名下就不會出事。
????除了環保補助審批權、行政處罰權等,嚴肅的組織人事權也淪為謝海生錢權交易的籌碼。謝海生擔任局長、黨組書記期間,先后收受李某、林某、洪某等下屬為謀取職務調整等送予的十余萬元現金。謝海生在悔過書中寫道:“有的干部給我送了財物謀取提拔,就從管理對象那兒要回來,置黨紀國法于不顧。”
????上梁不正下梁歪。謝海生的所作所為嚴重扭曲了選人用人導向,破壞了廈門市環保系統的政治生態,導致正氣不張,邪氣上升。黨的十八大后,廈門市環保系統陸續有15人被黨紀立案,其中13人被黨紀處分,6人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移送司法機關的6人均為處級干部,既有謝海生曾打招呼關照行賄人的廈門市環保局總工辦原副主任湯某,也有給謝海生送大筆現金獲得提拔的海滄環保分局原副局長李某等人。此時謝海生仍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甚至認為有些干部敢抓敢管,業務能力突出,不應該被處理。2014年7月,謝海生因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不力,被免去局黨組書記的職務,并被通報批評。他也成為廈門市第一個因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不力被追責的領導干部。
????作為一名有著高學歷的領導干部,謝海生緣何會目無法紀到這種地步?一位辦案人員的分析擊中要害:謝海生內心深處缺乏一名共產黨人應有的理想信念,視黨紀國法如敝履,毫無敬畏之心,這樣低法商的領導干部在面對誘惑時,立場極不堅定,極易被“拉下水”。謝海生在他的悔過書中這樣寫道:現在我認識到自己違法違紀行為造成如此嚴重的后果,我深深懺悔,誠心接受組織處罰。希望我的案例警示廣大黨員干部,千萬不要重蹈我的覆轍……
????【短評】
????心存敬畏
????方能行有所止
????“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于禍”。只有對黨紀國法常存敬畏之心,才能時刻警醒,保持正確的人生航向。
????在謝海生看來,違紀違法是無傷大雅的“小節”,學習黨的紀律和法律規定,只是走過場。這種“無知無畏”讓他在平時的工作中我行我素,眼中無規矩、心中無準繩。久而久之,對黨紀國法毫無戒懼,視規章制度如同擺設,最終走上了錢權交易的歪路,玩火自焚。
????己不正焉能正人!正是作為“一把手”的謝海生在擔任局長、黨組書記期間,帶頭破紀破法,踐踏規章制度,造成環保系統政治教育不落實,政治教育走形式,政治生態遭到嚴重破壞,一些環保系統工作人員理想信念動搖、法紀意識淡薄。在這些人眼里,謝海生的權力大于法紀,“謝海生的交辦”可以越過制度規定。結果明顯違規的環保補貼堂而皇之地發放,相關制度成了一紙空文。
????遵紀守法是領導干部從政的底線,也是安身立命的最基本要求、最基本職責和最基本素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內不允許有不受紀律約束的特殊黨員。木受繩則直,不論職位是高還是低,不管業務水平是強還是弱,所有公職人員都應當對憲法法律、黨的政策法規心生敬畏,對不遵守這些法律法規的后果心生畏懼,自覺給自己的行為設立高壓線、硬杠桿。只有這樣,黨和人民的干部才能在工作中不斷成長,不至于變成業務素質強、理想信念差的“缺鈣干部”。(廈門市紀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