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檔案
????張華安,中共黨員、高級經濟師,全國勞動模范,第九、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現任福建省金鹿日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任泉州市華達精細化工有限公司、泉州市金鹿寶華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張華安
????張華安祖孫倆談家風
????采訪張華安,顛覆了記者一貫的問答式訪談:他侃侃而談,直抒胸臆,說到動容之處,他時不時起身離座來回走動;他言語詼諧,但又透露著智慧嚴謹、務實的風范。謙虛謹慎、嚴于律己的家風,是張華安砥礪品行、干事創業不可或缺的精神指針。他沐浴其中,并充當著傳承的紐帶,將優秀的家風文化滲透到對下一代的教育中。
????言傳身教 家風世代傳承
????在張華安的印象中,父親張劍芒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生意人,外拙內秀、勤勞儉樸、低調謹慎,從小讀過私塾、寫得一手好小楷毛筆字和好文章,父親一生的夢想就是成為老師。雖然沒能如愿,但是他始終以師德的標準要求自己,并以身作則地恪守著自己內心恒定的行為準則。他時刻叮囑孩子們要認真工作、切莫做違法違紀的事,要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他的諄諄教誨,潤物無聲地滲透到孩子們的成長中,與生命融為一體。
????家風是一種綜合性的教育,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它是一種無言的教育、一本無字的典籍,也是一股無聲的力量,在靜默之中,為孩子指引一條寬闊的人間正道。孩子是父母行為映照的鏡子,父親張劍芒所塑造的榜樣,成了后輩們學習和模仿的目標,而他所倡導的家風,也體現在后代的身上——張華安家有八個兄弟姐妹,大多是國家干部、共產黨員,在各自的崗位上盡心盡責,都安居樂業、表現不俗;張華安的兒子張向榮已接班父親的事業、扛起企業發展大旗,他的兩個女兒一個曾是銀行支行行長,另一個自己做生意創業,都頗為優秀;張華安的孫輩有6人,個個品學兼優、充滿正能量,大孫女就讀新西蘭奧克蘭理工大學,大孫子以優異的成績考上美國加州大學……每個人生命的最初狀態是一顆朦朧不明的種子,而良好的家風猶如陽光雨露,對這些種子給以滋潤,能讓它們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參天大樹。
????自強自立 汗水澆灌輝煌人生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張華安的父親張劍芒在經商中,最經常提到的便是這句話。在他看來,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講誠信和買賣公平。為此,他特制了一把“十六兩半制”的秤子,跟市面上的“十六兩制”秤子(即16兩為一斤)不一樣,為的是給足顧客重量。
????這事一經大家傳開,便成為當時南安洪瀨的一段佳話。他以誠信立家,大家也都喜歡找他買東西、與他合作。只要把生意做大“量大利小利不小,量小利大利不大,我們這樣做還是有利頭的”,父親這樣告誡孩子們。而今,這把秤子作為傳家寶被保存,始終教導著一代又一代張家人。張華安的事業能有此番成就,也是得益于父親以誠為立業根本的教誨。
????“年輕多打拼,老來靠名聲”,父親經常叮囑張華安的話,跟常理上說的“要想人前顯貴,就得人后受罪”的道理是一樣:自立自強,才是一生的本錢。父親的循循教導,培養了他剛強、堅忍的性格和雷厲風行的做事風格。從偵察兵到蚊香大王,從一無所有到今天的成就,父親的話語時常縈繞在他的耳邊,成為他自強不息的力量源泉。
????“賜子千金,不如教藝一身”,張華安也是這樣教育兒子張向榮,放手讓他肩負起企業的重任。傳承是弘揚家風的紐帶,張華安將從父親身上所學習到的自立自強,以身作則貫穿到對下一代的教育中,讓良好的家風能得以代代傳承。
????“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是張華安母親篤定的信念。小時候,家里并不富裕,母親經常瞞著父親(家里孩子多,個個要讀書,生活壓力大,母親不敢告訴父親)接濟親友。母親的言傳身教讓張華安明白,施恩布德,不分能力大小,只要有心,都能幫助到別人。
????在母親的熏陶之下,張華安將企業做大做好之后,也不忘慈善公益。“企業唯有益于社會,才有其存在的價值。”這是張華安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金鹿集團成立36年來,堅持致力于教育助學等公益事業,為社會公益事業捐贈金額累計有上千萬之多,受到了社會的普遍贊譽。公司兩代掌舵者先后創設了“張華安助學基金會”和“張向榮特優獎學金”,也資助了不少貧寒學子。作為金鹿集團的新掌舵人,張向榮繼承的不僅僅是父輩的經營理念,更傳承了董事長張華安對社會以及企業員工的回饋和感恩精神。
????榜樣力量 “他不只是爺爺”
????“專家、全國人大代表、優秀企業家、客座教授、博士生導師……”作為一位擁有眾多重量級頭銜的企業家,在孫子張弘正的心中又是怎么樣的一個形象呢?
????和藹可親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的鐵律有時讓人受不了,就是時間觀念很強,不允許遲到”。張華安很重親情,喜歡一家人一起學習、做事、吃飯。張華安也是一位非常守時的人。在他看來,企業的成功取決于鐵的紀律和嚴格的執行力。
????盡管如此,張弘正對爺爺一直都十分敬重,“他在我心中不只是爺爺”。張弘正認為,雖然爺爺身上有那么多的頭銜和標簽,但他永遠能很好地平衡家庭和事業的關系,從不缺少對家里人的關心和照顧,張弘正表示,無論在哪一方面,爺爺都是他的人生導師,指引著他不斷往更優秀的方向前進。
????學無止境 勤勉充盈人生
????“勤能補拙,要靠自己的努力過上美好的生活,就要不斷地學習,積極向上”。張華安的父親珠算速度特別快,而這個特長并非天生,是他刻苦學習、堅持練習的結果。
????飽讀圣賢書的父親,特別重視孩子的教育。在那個窮苦年代,他想方設法大投入地將張華安從南安洪瀨送到泉州市區讀小學和中學,為的是讓他擁有更好的學習機會。當時鎮里的人很不理解,但父親卻深信,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父親對學習的重視,深深地影響了張華安。他不斷學習和鉆研,成為一位科技型企業家,運用高新技術,先后研制開發11種家庭衛生殺蟲用品,七次獲得國際、國家、省級有關部門頒發的發明獎、科技進步獎和優秀新產品獎。
????現在,張華安每天早上上班,下午看書、看報,或者邀請朋友來家敘談,互相學習和切磋人生。閑暇時,他還喜歡給公司的職能部門寫對聯,勉勵員工要勤奮好學。而張弘正也提到爺爺特別喜歡抓他們的學習,哪怕他在外面讀書,爺爺也會遠程了解他的學習情況。
????張家人就是這樣,他們強化表率意識,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影響和教育晚輩,個個充滿正能量。看著兒孫們學業和事業有成,良好的家風得以傳承,張華安深有感慨:“人這一生,沒有什么比兒孫有出息更讓人欣慰的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