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紀(1438-1513),字廷綱,號東園,今福建省仙游縣度尾鎮埔尾村人。鄭紀一生歷經明英宗、憲宗、孝宗三朝,天順四年(1460)舉進士后,歷任浙江按察副使、國子祭酒、南京左通政、南京戶部侍郎等職,官至南京戶部尚書(明朝遷都北京后,在南京仍然保留了六部,為了以示區別,常在其官稱前加上南京二字)。鄭紀為官清廉公正,體恤民情,深受群眾愛戴,有經邦濟世的宏才大略,以其政績與文行聞名于世。
????一
????鄭紀進入仕途后,公正廉明、忠心報國,成為明朝有影響力的名臣。明憲宗(1465-1487年在位)即位后,鄭紀以報國之心進獻“太平十策”。
????鄭紀在明孝宗(1488-1505年在位)時得到了重用,任經筵同考官,掌握著科舉考試判卷的重要職能,有人通過各種辦法,想讓鄭紀在判卷的時候偏袒特定人選,遭到鄭紀的嚴詞拒絕,名爵乃國家之公器,豈能私相授受。后來鄭紀又升任浙江按察副史,任職期間,他采取毀淫祠、興學校等措施,努力端正世風。
????擔任南京左通政期間,適逢山東遭受災荒,鄭紀上疏奏“截借備荒六事”,建議朝廷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調度,以豐補歉,得到孝宗贊許,并委派他前去災區放糧。鄭紀不負使命,不僅將賑災糧食發放到位,并且將貪污官吏的不法所得沒收,用以接濟百姓。
????二
????鄭紀鄉居的二十二年間,興學勸耕,熱心公益,倡建橋梁,反對荒嬉,力戒游惰。當得知仙游百姓不堪稅負,以吃山薯為生時,鄭紀立即上疏孝宗,懇請能減少仙游百姓的稅負。孝宗為奏疏流露的真情所感動,命戶部減免仙游三年田賦。仙游百姓獲悉,無不歡欣稱謝。他還發動仙游百姓植樹造林,興利去害,抵御旱災;他倡建鹿鳴、步云、登瀛、朝天、臥龍等五座橋梁,方便百姓出行;他增修鄉約,倡導讀書人要勤學,種田人要力耕,勤儉持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鄭紀居鄉十分重視風俗教化,以身作則,改革陋習,樹立新風。他見當地禮俗崇尚奢侈,內心十分不安,感到自己有責任移風易俗。為此,他制定了《歸田咨目》十條,對本家留客、親朋往來、鄉間的婚喪嫁娶之禮等一一作出規定。他的用意正如《歸田咨目》的序文所言:“以自警束,以訓子孫,以告鄉人。非敢任移風易俗之責,但不欲助其縱侈耳!”
????鄭紀鄉居的這段時間,由于朝夕與家人相處,他得以制定家規家訓,并用此來教育自己的家人。據地方志記載,鄭紀鄉居時曾仿《周禮》制定《義聚家范》,由于他教育有方,“闔門千有余指,恩義禮法藹然有章。”
????鄭紀常教誨兒子儉以養廉。在任國子祭酒時,學館膳費有不少結余,同僚將結余款項送給鄭紀,遭到他的嚴正拒絕。鄭紀因此招致同僚誣陷,遂一再請求退職。孝宗知其為人正直,讓其改任南京左通政。
????鄭紀為人清約自持,不經營產業。大學士張元禎稱其“慷慨有大志,事茍合義,不以私利害動其心,澤可及民,亦不必功歸于己”。福建布政使王子言亦盛贊其品德,稱其“生平氣操,潔白堅貞,出處大節,俊偉光明”。
????鄭紀一生勤于讀書,學識淵博,其中《東園文集》在清代收入了《四庫全書》,四庫館臣為此書寫作提要時,認為他的“奏疏皆剴摯詳明,切中時政,諸體文亦多屬有關世教之言……皆兢兢以禮法自持,蓋人品端謹,殊有足重者。”今人要想更加深入地了解鄭紀的為人與為文,正當從《東園文集》開始。(傅益敏 林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