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夕,有兩則新聞引起了中國社會的強烈關注,一則是習近平總書記回延安梁家河村走訪看望父老鄉親;另一則是李克強總理進山慰問貴州侗寨貧困戶。這兩則消息都反映了同一個主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雖然已經告一段落,但黨的群眾路線永不過時。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群眾路線,是傳統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升華。鄭板橋有首《竹石》名詩:“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習近平曾將這首詩改動幾個字,表達他對在延安上山下鄉的體會:“深入基層不放松,立根原在群眾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把根立在群眾中,深入了解基層情況,才能真正立得正、立得穩,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對比當前一些領導干部,走訪慰問基層群眾像“趕場子”,到走訪戶家中放下慰問金或慰問品,屁股還沒沾到炕頭上,跟走訪對象拍個照、錄個像就完事,風風火火趕下一家,讓人唏噓不已。這樣的“作秀”既寒了群眾的心,也傷了黨群干群關系。
????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歸根結底是為了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更好地實現群眾利益。真實的社情民意,需要領導干部真正把自己放在群眾的位置上,切身體會民心所向、民生疾苦。聯系群眾是“掏心窩子”的事,需要的是實打實、心碰心。絕對不是只憑材料可以寫出來,只憑拍個照、合個影的“作秀”可以作出來的。
????干部作風存在哪些問題,群眾心里最清楚。為群眾服務哪些方面沒有做到位,群眾最有發言權。有些黨員干部擺官架子,認為“走訪”群眾是給“面子”,聽不到恭維的話就不高興。但他們恰恰忽略的是,群眾的意見正是改進作風、提高能力的鑰匙。走好群眾路線,在群眾面前把“四風”積弊深挖出來,擺上臺面,接受批評,認真整改,才能病去一身輕,贏得人民群眾更加堅定的擁護和信賴。
????百姓口碑,干部金杯;群眾意見,干部鏡鑒。總書記多次強調,教育實踐活動要調動廣大群眾積極性,引導群眾履行監督責任,多提意見建議。堅持好這個方法論,就要敞開門、開大門,以真誠的態度把群眾請進來,在群眾意見中找準問題,在群眾期待中看清差距。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結束后的第一個春節前夕,總書記和總理的行動向大家傳達了明確的信號:黨的群眾路線將永遠走下去。
????“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已經告一段落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使我們黨在群眾中的威信和形象進一步樹立,凝聚了黨心民心,形成了推動改革發展的強大正能量。新年新氣象,各級領導干部絕不能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必須以鍥而不舍、馳而不息的決心和毅力,繼續沿著“群眾路線”的大道走下去,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為了群眾。這樣,才能不辜負十三億老百姓的期望和總書記的殷切教導!(袁于飛)